•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陳鈞潤 »

08:與中天製作的多次合作;跟岑偉宗合作,為春天舞台《播音情人》填詞;1997年,翻譯及改編《窈窕淑女》,兩組演員演不同結局(7'50")

楊世彭 »

05:二度出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的經驗(22'36")

張秉權 »

06:因緣際會與沙田話劇團製作,共同創立香港戲劇工程(4'02")
09:出任藝術發展局戲劇範疇代表12年,見證本地戲劇生態轉變(9'03")

毛俊輝 »

05:在美國生活,雖然以演出為主,但始終鍾情導演工作;自美回港後的首個舞台演出:《一籠風月》(5'49")
07:難忘的音樂劇創作經驗:《風中細路》;首個為香港話劇團執導的節目:黑盒劇場首個演出《聲/色》(8'01")
05:執導不同劇作的經驗:《聲/色》與《說書人柳敬亭》(10'29")

黃美蘭 »

05:中英時期的難忘演出;高本納帶來的重要改變(9'47")
08:印象深刻的舞台作品(4'02")

盧偉力 »

01: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戲劇;校協戲劇社的影響(18'55")

吳家禧 »

02:由理工紡織系學生到全職投身後台工作(15’33”)
05:劇本取材自小人物故事,擴闊「香港仔」視野(20’43”)
06:編劇和導演之間的溝通;與不同團體的合作經驗(21’38”)

張可堅 »

06:加入中天製作,開始涉足藝術行政(5'10")

古天農 »

09:從翻譯劇到本土創作,談香港編劇的困境(16'56")

李鎮洲 »

03:排演《我係香港人》的難忘事(3'21")
01:戲劇的啓蒙時期(20'40")

蔡錫昌 »

02:《我係香港人》一劇的創作緣起(5’36”)
03:《我係香港人》令觀眾反思港人身份(3’19”)
07:難忘的導演作品(7’44”)
03:為香港電台製作《導演、舞台、劇》;與香港話劇團結緣(15'06")
05:《我係香港人》的美學與時代性(4'20")

馮祿德 »

02:劇壇前輩黎覺奔、鮑漢琳的指導與啟蒙(13'08")

潘惠森 »

07:新域劇團的人事轉變(7'00")

何應豐 »

03:以設計師身份進入香港劇壇;成立剛劇場,實驗不同創作方式(19'42")

傅月美 »

09:黎草田先生與香港戲劇的因緣(4'37")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