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森 |
本地資深劇場編劇潘惠森先生,在香港演藝學院辦公室接受了我們的訪問。他跟我們講述了當年在美國讀大學時的經歷,及偶然以劇作家身份入行的經過,亦談論到由沙田話劇團、新域劇團到任教香港演藝學院的轉變。
錄影訪問 錄音訪問
潘惠森早年看過而印象較深的製作,是香港話劇團的《駱駝祥子》,不過在此之前,他首個觀看的舞台演出應該是在東吳大學看到的《一口箱子》。他表示一直有感香港環境狹窄,所以於中學畢業後便到了台灣的東吳大學入讀英文系,在那裡首次接觸到西方戲劇的知識。
其後他更到中國文化學院的研究所進修戲劇,而為了增進戲劇知識,潘惠森經常逛書店及觀看演出,並表示姚一葦講授的筆記,其後輯錄成書的《戲劇原理》,更是他戲劇知識的啟蒙。
日期:2017年6月5日
時間:下午一時半到四時半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潘惠森辦公室
訪談員:陳瑋鑫、巫書祺
標籤:
香港話劇團 44老舍 4《駱駝祥子》 4東吳大學 1《一口箱子》 1姚一葦 1Peter Lovik 1香港演藝學院 35中英劇團 31契訶夫(Anton Chekhov) 7易卜生(Henrik Ibsen) 10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 4荒誕劇 6尤內斯庫(Eugène Ionesco) 3《Woyzeck》 1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22中國文化學院 1《戲劇原理》 1蘭陵劇坊 2吳靜吉 2
潘惠森,〈「方法編劇」-由一棵葱講起〉,載《九十年代香港劇壇點將錄第一輯》,香港戲劇協會,1992年6月。
張振中等編,《九十年代香港劇壇點將錄第三輯》,香港戲劇協會,1998年12月。
方梓勳編著,《香港話劇訪談錄》,香港中文大學,2000年3月。
潘惠森,〈戲劇.教育.香港──從個人出發的回顧與紀錄〉,載《香港戲劇學刊》(第二期),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潘惠森,〈意象和語言──淺談「昆蟲系列」的創作方向〉,載《香港戲劇學刊》(第三期),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潘惠森編劇,《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載《八色風采(香港劇本十年集:九十年代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2003年7月。
潘惠森,《男人之虎》,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2005年3月。
陸潤棠編,《西方戲劇的香港演繹--從文字到舞台》,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潘惠森,《2006/07年劇本--我自在江湖》,香港話劇團,2007年2月。
林克歡,《消費時代的戲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0月。
田本相、方梓勳編,〈潘惠森:在荒誕與現實之間〉,載《香港話劇史稿》,遼寧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王迪詩、潘惠森,《孔雀男與榴槤女》,王迪詩創作室,2010年12月。
季斯翠,〈潘惠森 得意之作〉,星島日報,2011。
http://hd.stheadline.com/arts/arts_content.asp?contid=105845&srctype=g
萬金油,〈香港劇作家--潘惠森 用「無聊不正經」 回擊虛無現實〉,《PAR表演藝術》 第234期,2012年6月號。
詹傑,〈隔海相望的島嶼借鏡—香港劇作家潘惠森《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明日誌,2012年10月16日。
王蘊芝,〈《人間煙火》劇作家/潘惠森老師專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2013年10月16日
http://tnua-theatre.blogspot.hk/2013/10/blog-post.html
潘惠森,《都是龍袍惹的禍》,香港話劇團,2014年7月。
梁燕麗,〈潘惠森:“昆虫系列"〉、〈蔡錫昌/潘惠森和沙田話劇團/新域劇團〉,載《香港話劇史(1907 - 2007)》,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
《藝術教育對談室》 - 與潘惠森對話:戲劇文本與創意寫作的「教與學」,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中心,2016年8月5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ZpPt_IRt4
張綺霞,〈【人物】著名劇場編導 潘惠森不荒誕態度寫現實〉,信報,2016年10月13日。
https://goo.gl/OBnIQY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