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陳鈞潤 »

08:與中天製作的多次合作;跟岑偉宗合作,為春天舞台《播音情人》填詞;1997年,翻譯及改編《窈窕淑女》,兩組演員演不同結局(7'50")

張秉權 »

02:在新亞劇社的日子;戲劇知識的來源;公教進行社的戲劇講座(3'33")
09:出任藝術發展局戲劇範疇代表12年,見證本地戲劇生態轉變(9'03")

陳敢權 »

01:早期的戲劇參與經驗;只因貪玩,參與伊青話劇組(3'29")
04:中學畢業後,日間於銀行工作,晚上修讀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2'15")
06:投考全港第一個全職舞台監督職位;舞台監督編制的今昔轉變;出任舞台監督後,首個參與的劇作(6'16")

余振球 »

06:從話劇團轉職舞蹈團,重新適應另一種工作模式(7'33")

袁立勳 »

03:戲劇知識的來源;赴美進修,為本地戲劇發展取經(8'15")
04:「中國話劇的發展」講座系列(8'14")
05:從大會堂開始,踏上藝術行政之路;成立「香港話劇團」之初(10'44")

茹國烈 »

01:加入理工劇社,初次接觸戲劇(6'47")
03:理工畢業,從香港大會堂助理節目經理做起;以不同筆名撰寫大量劇評;六年轉六份工,一步步踏上藝術行政之路(8'01")
03:六年轉六份工,踏上藝術行政之路(11'12")

盧景文 »

05:與本地不同劇團的合作經驗(16'35")

黃美蘭 »

01:從中學開始,對戲劇產生興趣;我的戲劇啟蒙(12'42")

顏尊歷 »

01:少年初發明星夢,從幕前轉向後台工作發展(19’38”)
02:從特約後台到舞台監督,見證話劇團後台變遷(18’33”)

李鎮洲 »

01:戲劇的啓蒙時期(20'40")

崔婉芬 »

04:難忘驚險演出,憑智慧應對突發事情(14'58")

蔡錫昌 »

02:在「羅師」遇上戲劇啟蒙;六、七十年代香港劇壇面貌(18'00")
03:為香港電台製作《導演、舞台、劇》;與香港話劇團結緣(15'06")
06:沙田話劇團的成立;社區劇場的發展空間與局限(6'15")

陳健彬 »

02:新亞書院的戲劇活動及與致群劇社的因緣(3’03”)
06:文化政策的討論與表演場地的發展(6’36”)
02:中學時期參演宗教劇;中大畢業參與成立致群劇社(20’40”)

張可堅 »

01:由虛榮開始,踏上舞台路(6'28")
02:排演《大難不死》的難忘事(5'01")
03:與海豹劇團成立的淵源(5'11")
06:加入中天製作,開始涉足藝術行政(5'10")
07:首次執導的經驗;參與不同製作,累積導演經驗(9'27")
08:劇場空間的成立;暫緩導演工作,出任中英劇團總經理(8'42")
01:從在電視台當臨時演員,至參與專業舞台劇的演出(18’12”)
02:於中英劇團工作及翻譯劇本的經驗(14’13”)
03:從港大、中天兩邊走,到決心投身劇場(17’48”)
04:重返中英擔任總經理的點滴(15’21”)
05:各方面的戲劇啟蒙(10’34”)

古天農 »

01:紐約觀劇與生活經驗(25'22")
06:中學至大學時期的戲劇活動(23'09")

梁國雄 »

01:參加青年中心戲劇組,兼事演員劇務(19’43”)
02:六、七十年代的業餘戲劇面貌(16’33”)
03:香港普及戲劇會的成立;參與曹禺戲劇節的製作(17’29”)
04:從業餘參與劇場幕後工作,到出任香港話劇團特約劇務(18’44”)
05:從投考藝團辦事處合約技術人員,到進入香港話劇團全職工作(22’48”)
06:見證香港話劇團的多年發展(18’06”)
07:話劇團公司化後的一些轉變(20’42”)
08:啟蒙老師章經;從業餘劇務到全職道具製作(15'21")
15:成立實驗室劇藝社;見證本地戲劇從業餘走向職業(11'53")

馮祿德 »

02:劇壇前輩黎覺奔、鮑漢琳的指導與啟蒙(13'08")
06:延續我的演藝生命 — 張可堅;戲劇教育的啟蒙 — 陳恆輝(6'42")
09:鍾情有深度的戲劇作品(4'05")

潘惠森 »

03:偶然踏入香港劇壇;早期劇作受西方荒誕劇影響(12'16")

陳尹瑩 »

02:開始戲劇編導工作的源頭(9'33")
03:談劇本的價值核心:《誰繫故園心》(15'56")
07:取材自聖經的創作:《竇娥冤》、《石頭記》與《如此長江》(21'40")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