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張秉權 »

04:香港大會堂的特殊意義;從曹禺戲劇節,到香港話劇團成立(9'24")

陳健彬 »

03:當上老師深受學生歡迎;投身公務員與話劇團結緣(18’32”)

黎翠珍 »

02:海豹劇團的成立緣起(6'51")
03:對劇作翻譯的嚴謹堅持;營運劇團的今昔挑戰(18'33")

黃清霞 »

01:成立海豹劇團,發展專業戲劇(4'17")
02:海豹劇團的成立緣起(6'51")
03:對劇作翻譯的嚴謹堅持;營運劇團的今昔挑戰(18'33")

古天農 »

09:從翻譯劇到本土創作,談香港編劇的困境(16'56")
10:任藝發局戲劇小組主席的經驗;「官辦文化」的限制(24'03")

茹國烈 »

03:理工畢業,從香港大會堂助理節目經理做起;以不同筆名撰寫大量劇評;六年轉六份工,一步步踏上藝術行政之路(8'01")
03:六年轉六份工,踏上藝術行政之路(11'12")

王添強 »

02:投考香港話劇團的決定;當年話劇團的後台技術團隊;擔任助理舞台監督的經驗(4'58")
09:成為荃灣大會堂的場地伙伴,對「明日」發展的影響(2'19")
10:「明日」為配合老師培訓而改名;場地伙伴對兒童劇發展的重要性(16'18")

吳家禧 »

05:赫墾坊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過的幾個難忘作品(6’16”)
10:推行中小學戲劇教育計劃(26’11”)
11:戲劇教育的發展方向(12’37”)

甄明慧 »

05:公營演藝場館的管理制度改變(5'25")
04:反思香港文化發展和保育政策;深信藝術連繫社會(13’32”)
06:場地管理編制的改變(9’56”)

張可堅 »

07:首次執導的經驗;參與不同製作,累積導演經驗(9'27")

崔婉芬 »

03:就讀演藝學院時的難忘事;燈光啟蒙老師夏柏祖(5'41")
01:從初演「屍體」與戲劇相遇,到考進香港演藝學院(17'55")
05:啟蒙老師寄語,堅持教學傳承(12'39")

潘惠森 »

10:「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計劃緣起(10'12")

毛俊輝 »

08:創立亞洲演藝研究(6'51")

梁國雄 »

11:「道具王」與道具庫(9'47")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