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朱瑞棠 »

04: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的製作;難忘的演出經驗(14’51”)

黃清霞 »

01:成立海豹劇團,發展專業戲劇(4'17")
02:現今觀眾選擇太多,劇場演出吸引力遠遜當年(3'23")
03:市場主導影響推廣,痛心香港教育制度失敗(4'17")
04:從創作轉為發展劇評,繼而專注政策研究(6'59")
01:在港大與戲劇結緣,香港戲劇發展的困局(9'13")
02:海豹劇團的成立緣起(6'51")
03:對劇作翻譯的嚴謹堅持;營運劇團的今昔挑戰(18'33")
04:觀眾與教育制度的轉變(11'57")

茹國烈 »

01:加入理工劇社,初次接觸戲劇(6'47")
04:戲劇政策關注小組的成立緣起及其影響(5'28")
01:於理工劇社與戲劇結緣(7'49")
02:大專主修電腦,但更嚮往文藝創作(18'25")
04:戲劇政策關注小組(12'26")

黎翠珍 »

02:引入翻譯劇,為本地劇壇帶來新刺激;成員難捨全職工作,劇團未能完全轉作職業;希望可以重溫/重現的劇作 —《大團圓》(2'40")
01:在港大與戲劇結緣,香港戲劇發展的困局(9'13")
02:海豹劇團的成立緣起(6'51")
03:對劇作翻譯的嚴謹堅持;營運劇團的今昔挑戰(18'33")
04:觀眾與教育制度的轉變(11'57")

王添強 »

05:踏上兒童劇創作之路(19'17")

盧景文 »

05:與本地不同劇團的合作經驗(16'35")

盧偉力 »

03:第四線劇社的成立及其探索方向(9'50")

鄧樹榮 »

01:留學法國前的戲劇經驗(7’05”)
02:留法回港後的香港戲劇生態;引入形體訓練(15’48”)

顏尊歷 »

01:從初踏台板演出到投身後台工作(10’06”)
02:首個受薪參與的劇作 — 海豹劇團《糊塗學堂》(4’14”)
01:少年初發明星夢,從幕前轉向後台工作發展(19’38”)

周志輝 »

02:從兼職參與舞台劇演出,到考入話劇團當全職演員(5’13”)
02:從正式踏上舞台演出,到成為話劇團兼職演員(14’20”)

張可堅 »

03:與海豹劇團成立的淵源(5'11")
06:加入中天製作,開始涉足藝術行政(5'10")
06:加入中天製作,開始涉足藝術行政(5'10")
07:首次執導的經驗;參與不同製作,累積導演經驗(9'27")
01:從在電視台當臨時演員,至參與專業舞台劇的演出(18’12”)
02:於中英劇團工作及翻譯劇本的經驗(14’13”)
03:從港大、中天兩邊走,到決心投身劇場(17’48”)
04:重返中英擔任總經理的點滴(15’21”)
05:各方面的戲劇啟蒙(10’34”)

李鎮洲 »

01:初踏台板的演出經驗;參與海豹劇團的因緣;參演《人等於人》的戲劇啟蒙(4'17")
01:戲劇的啓蒙時期(20'40")
03:拒戴眼鏡,朦朧中演戲;見證中英遷址與變遷(8'25")

梁國雄 »

02:六、七十年代的業餘戲劇面貌(16’33”)
14:創辦《劇藝》月刊(23'40")

黃志強 »

02:機緣巧合為《李爾王》設計服裝(6'27")
03:多得好老闆支持,在正職以外參與了不同製作的設計(17'48")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