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張秉權 »

04:香港大會堂的特殊意義;從曹禺戲劇節,到香港話劇團成立(9'24")

陳敢權 »

01:早期的戲劇參與經驗;只因貪玩,參與伊青話劇組(3'29")

袁立勳 »

03:戲劇知識的來源;赴美進修,為本地戲劇發展取經(8'15")

陳健彬 »

06:文化政策的討論與表演場地的發展(6’36”)
02:中學時期參演宗教劇;中大畢業參與成立致群劇社(20’40”)

吳家禧 »

03:成立赫墾坊的經過;筆名「莫唏」的由來(17’11”)

梁國雄 »

03:香港普及戲劇會的成立;參與曹禺戲劇節的製作(17’29”)

古天農 »

06:中學至大學時期的戲劇活動(23'09")

麥秋 »

08:籌辦「香港節」的青年戲劇比賽緣起(5'04")
09:促成香港專業藝團的成立,為話劇團執導《大難不死》(5'02")
12:「中天製作」的成立緣起及其發展挑戰(8'54")
13:難忘的合作伙伴;最難忘又滿意的戲劇作品:《美人如玉劍如虹》(7'27")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