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張可堅 »

05:各方面的戲劇啟蒙(10’34”)

毛俊輝 »

06:與《小男人拉大琴》一劇的緣份(3'55")
06:執導不同劇作的經驗:《風中細路》、《跟住個口靚妹氹氹轉》、《小男人拉大琴》與《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19'50")

陳炳釗 »

02:在演藝學院的日子;參與業餘劇社演出的經驗(15'52")
11:《離地三百七十五米又如何》的演出經驗(6'55")

茹國烈 »

04:戲劇政策關注小組的成立緣起及其影響(5'28")
04:戲劇政策關注小組(12'26")

王添強 »

11:參演《誰愛在誰人下面》的經驗(6'13")
05:踏上兒童劇創作之路(19'17")
09:曾因用木偶表演被外界誤解,為中國木偶打進國際貢獻良多(25'29")

盧偉力 »

01: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戲劇;校協戲劇社的影響(18'55")
02:加入學聯戲劇組,積極推廣劇藝(22'24")
04:赴美進修戲劇,反思表演本質(10'27")
08:以特定人物為對象的難忘創作(7'08")

黃伸強 »

13:為經典劇作設計音樂與投入實驗創作的分別(4’36”)

詹瑞文 »

04:關注戲劇文化的發展(7'34")

古天農 »

02:初踏台板,參與校協戲劇社演出;與凌嘉勤合編《垃圾記》;當年校協戲劇社的活躍份子(7'46")
05:積極參與校協戲劇社的製作(14'35")

蔡錫昌 »

07:難忘的導演作品(7’44”)

盧景文 »

07:有份參與香港藝術中心的創建;籌劃香港藝術中心的兩位重要功臣(4'52")
08:兩位對香港藝術中心非常重要的人物(4'01")

潘惠森 »

06:系列式創作的緣起(14'00")

何應豐 »

03:以設計師身份進入香港劇壇;成立剛劇場,實驗不同創作方式(19'42")

傅月美 »

05:難忘的導演作品(5'00")

梁國雄 »

14:創辦《劇藝》月刊(23'40")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