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張可堅 »

02:於中英劇團工作及翻譯劇本的經驗(14’13”)

黃美蘭 »

08:印象深刻的舞台作品(4'02")

朱瑞棠 »

05: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7'10")
06:兩齣難忘的代表劇作:《趙氏孤兒》與《毒海餘生》(2'42")
03:加入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組織中英劇社(7’23”)
07:做老師要循循善誘,做演員要隨機應變(16’08”)
08:從不喜歡爭逐獎項,寄語劇人要對觀眾負責(2’59”)

梁國雄 »

01:參加青年中心戲劇組,兼事演員劇務(19’43”)
02:六、七十年代的業餘戲劇面貌(16’33”)
03:香港普及戲劇會的成立;參與曹禺戲劇節的製作(17’29”)
04:從業餘參與劇場幕後工作,到出任香港話劇團特約劇務(18’44”)
15:成立實驗室劇藝社;見證本地戲劇從業餘走向職業(11'53")

馮祿德 »

01:因朗誦比賽與戲劇結緣,並認識劇壇前輩姚克(17'42")
02:劇壇前輩黎覺奔、鮑漢琳的指導與啟蒙(13'08")

麥秋 »

10:出任藝團辦事處首位技術統籌總監(二之一):善於溝通,不愛爭名逐利(7'17")

傅月美 »

09:黎草田先生與香港戲劇的因緣(4'37")
10:兩度策劃「華文戲劇節」展覽的經驗(7'34")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