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麥秋 »

07:投身舞台操作管理的前因後果(8'24")
09:促成香港專業藝團的成立,為話劇團執導《大難不死》(5'02")
10:出任藝團辦事處首位技術統籌總監(二之一):善於溝通,不愛爭名逐利(7'17")

張秉權 »

04:香港大會堂的特殊意義;從曹禺戲劇節,到香港話劇團成立(9'24")

陳健彬 »

08:暫別香港話劇團的十年;話劇團公司化帶來的挑戰(7’46”)

毛俊輝 »

07:難忘的音樂劇創作經驗:《風中細路》;首個為香港話劇團執導的節目:黑盒劇場首個演出《聲/色》(8'01")

陳明朗 »

08:難忘的舞台化妝經驗;歌劇設計要求高(7'17")

袁立勳 »

08:難忘的行政工作經驗:統籌加拿大香港節與回歸典禮(7'37")

王添強 »

09:曾因用木偶表演被外界誤解,為中國木偶打進國際貢獻良多(25'29")

陳炳釗 »

05: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緣起(6'31")

鄧樹榮 »

01:留學法國前的戲劇經驗(7’05”)
01:學生時期對法國的憧憬;投入本地藝文活動(6’27”)

甄明慧 »

02:演藝畢業後的後台工作;留英實習的經驗(16’51”)

張達明 »

04:實驗劇場與本土創作(18’50”)

張可堅 »

05:中英時期的難忘經歷(8'49")
02:於中英劇團工作及翻譯劇本的經驗(14’13”)

陳尹瑩 »

08:創作展望與精選劇目回顧(7'46")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