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莫昭如 »

06: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的成立緣起(6’16”)
09:於不同層面推動藝術,毋忘初衷(13'02")

茹國烈 »

05:劇場組合與香港藝術中心的伙伴計劃「PIP快樂共和」(9'44")
05:藝術中心時期的難忘項目(19'53")

何應豐 »

09:香港表演場地一成不變(9'06")

王添強 »

04:成立佚名劇團,創作關注社會議題的非主流戲劇(17'56")

黃伸強 »

04:劇場音響設計的美學與音響科技的演進(20’05”)
05:音樂和戲劇上的啟蒙(22’26”)
10:從「六四」至「九七」,舞蹈與戲劇演出的音樂設計經驗(13’47”)

吳家禧 »

01:從投身劇院後台工作,到成立赫墾坊劇團(6’32”)

顏尊歷 »

01:少年初發明星夢,從幕前轉向後台工作發展(19’38”)

周志輝 »

02:從兼職參與舞台劇演出,到考入話劇團當全職演員(5’13”)

張達明 »

05:赴美交流與戲劇啟蒙(10’33”)

崔婉芬 »

01:從初演「屍體」與戲劇相遇,到考進香港演藝學院(17'55")

詹瑞文 »

04:從進駐香港藝術中心,到《男人之虎》的長演期試驗(6'03")
05:由可持續發展的劇院概念到戲劇產業化(19'20")

霍達昭 »

03:首踏台板演默劇;根據過往觀演經驗,模仿自學(4'50")

黃志強 »

07:我的戲劇啟蒙;《禧春酒店》的設計經驗(17'46")

盧景文 »

07:有份參與香港藝術中心的創建;籌劃香港藝術中心的兩位重要功臣(4'52")
08:兩位對香港藝術中心非常重要的人物(4'01")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