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 口述歷史
  • 劇事年表
  • 資料庫

麥秋 »

08:籌辦「香港節」的青年戲劇比賽緣起(5'04")

陳炳釗 »

01:初中已參與戲劇創作;曾任新亞劇社及學聯戲劇組主席(18'21")

王添強 »

04:成立佚名劇團,創作關注社會議題的非主流戲劇(17'56")

吳家禧 »

03:投考香港演藝學院的原因;在演藝學院中的學習(6’58”)
06:參與「戲劇匯演」的經驗(3’50”)
03:成立赫墾坊的經過;筆名「莫唏」的由來(17’11”)
05:劇本取材自小人物故事,擴闊「香港仔」視野(20’43”)

顏尊歷 »

01:從初踏台板演出到投身後台工作(10’06”)
01:少年初發明星夢,從幕前轉向後台工作發展(19’38”)
03:歷任後台不同崗位,從Open Reel步進電腦時代(17’12”)
06:香港話劇團外望(8’27”)

梁國雄 »

05:從投考藝團辦事處合約技術人員,到進入香港話劇團全職工作(22’48”)

張可堅 »

07:首次執導的經驗;參與不同製作,累積導演經驗(9'27")

蔡錫昌 »

02:在「羅師」遇上戲劇啟蒙;六、七十年代香港劇壇面貌(18'00")

潘惠森 »

11:活化「戲劇匯演」的可能(5'49")

茹國烈 »

02:大專主修電腦,但更嚮往文藝創作(18'25")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藝發局資助團體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6C室
電話:(852) 2974 0542 傳真:(852) 2974 0592
電郵:iatc@iatc.com.hk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本網站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