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劇場

 

浪人劇場成立於2006年,劇場創辦人及藝術總監為譚孔文,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藝團。

「劇場浪人」透過他不斷修煉的「劍」,以高度浪漫的想像在舞台上遊走,展現一幕幕人間風景,為這個靈光消逝的時代,凝住世界仍然存在的美。

作品主要以「意象劇場」的方式,發掘尋常中的不尋常現象和行為,與觀眾分享,體現生活中的「三千世界」。劇團專注創作具香港文化特色及改編香港文學的舞台作品,創造質樸而具想像力的表演風格。曾創作《心林》-改編自董啟章《安卓珍尼》(2016關渡藝術節臺北重演及香港首演)、《鯉魚門的霧》(2016第十一屆阿根廷海灣劇場-國際表演藝術節四度公演;2014首屆中國城市戲劇節三度公演;2012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重演及香港首演)、《天空傳說:Ki Ki與不滅火爐》、《無聲吶喊 - 沙灘上的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們》(臺北)、《殞石旁的天際》、《裸「言泳」無邪》-改編自陳冠中《香港三部曲》(香港首演及2015年北京市體制外優秀青年戲劇推薦展演重演)、《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2015第八屆臺北藝穗節)、《親愛的金子2.0》(2015第二屆城市戲劇節)、《縫身》、《十年。寒。笑》-韓麗珠、謝曉虹、李維怡短篇小說初回劇場化、《暗示》(2013北京青年戲劇節三度公演;香港首演及重演)、《海洋傳說:La La 與廢物城堡》、《體育時期2.0》、《我的體育時期》、《鯉魚門的霧》(2014首屆中國城市戲劇節三度公演;2012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重演及香港首演)、《搜索達文西》、《親愛的金子》及《つづく,李香蘭》等。

除舞台創作外,劇團亦積極推行各項劇場藝術計劃。2014-15年策劃 「『俗物演義 - 80後的城市景觀』劇場.文學.跨界創作計劃」,以「物」為題,邀請了文本創作人,與浪人劇場藝術總監及指導(包括文學、視覺、燈光、音樂及音響),從多重視點出發,結合文本、讀劇及不同的劇場元素,以「劇。讀。演。習。」方式呈現他們眼中的城市風景。此外,劇團首次與康文署「學校藝術培訓計劃」合作,舉辦《小冬校園》文學劇場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全學年的文學劇場教育課程。

由2009年至今多次入選康文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先後策劃《水上風雲》、《潮州好漢》、《上海風流》、《南洋風情》及《電音飄色》等,製作一系列具香港文化特色的演出、展覽及工作坊給大眾觀賞及參與。2012-13年浪人劇場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灣仔風流》品味灣仔劇場,由浪人劇場策劃及創作五部作品,為「藝無限」計劃節目之一,此計劃獲「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推廣獎」。

 
 
地址
九龍新蒲崗八達街3-5號安達工業大廈3樓C室
電話
3971 0831
傳真
3971 0830
電郵
網址
Facebook
 
 
戲劇記事
 
2006年10月6日
2006年12月28日
2009年2月27日
2010年9月30日
2010年12月2日
2011年4月7日
2011年7月14日
2012年2月23日
2012年11月27日
2013年3月15日
2013年7月18日
2014年1月23日
2014年5月9日
 
 
社區演出
 
2009年4月4日
2009年7月5日
2010年9月18日
2010年11月7日
2011年9月10日
2011年11月6日
2012年6月3日
2012年10月18日
2013年2月21日
2013年6月20日
2013年8月15日
2014年4月26日
2014年10月26日
 
 
戲劇教育
 
2014年10月1日
 
 
課程/工作坊
 
2011年5月1日
2013年7月13日
 
 
講座
 
2006年12月24日
2014年1月23日
2014年4月19日
2014年11月29日
 
 
交流/海外演出
 
2013年9月20日
2014年5月23日
 
 
展覽及其他活動
 
2009年6月28日
2012年9月25日